close

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終於知道,那些條件不錯的男人都是因為什麼被「剩」下的了 社會上討論「剩女」的話題不絕於耳,而討論「剩男」的越不多,今天,我想來說說「剩男」話題,用一些事例來說明:你為什麼會是「剩男」? ... 01 鄰居小崔,日本留學回來,個子不高,有點胖,黑丑黑丑的,是個宅男。回國後平日在家不出門,所以,我只是偶爾在電梯裡碰到。 小崔今年34了,父母已經退休,老兩口退休金上萬。他本人回國後,低不成高不就的,閒了幾年,後來找了一份月收入6000多的工作。小崔父母退休前都是高薪,家裡兩套房子,一套在我們這個小區,是三居室,他們自己住,還有一套兩居室的,在別的小區,好像在出租。 論說家裡條件還不錯,有房有車,父母退休後收入也不錯,有保障,兒子丑一點也應該不是問題,畢竟男人嘛,長相併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小崔最終還是被剩到了。這和他父母,主要是他媽媽的擇媳要求有很大關係。 小崔覺得女朋友年輕漂亮、身材好就行,而他媽媽考慮的就有點多了,一要學歷相當,工作體面,收入不差;二要本市戶口,郊區的都不行,家庭條件要過得去;三要勤快賢惠脾氣性格好,會伺候人;四年齡不能超過30歲,好生養。 前兩年,小崔通過朋友介紹,好不容易認識了一個各方麵條件都比較符合的女孩,兩個人相處了 一段時間,雙方感覺都不錯,就開始談婚論嫁。按當地風俗,結婚要禮金的,一般都在10萬左右,看雙方意願。可是,小崔媽媽表示自己就這麼一個兒子,將來老兩口的錢財都是他的,再說,自己家裡經濟條件不差,女孩嫁過來吃不了虧的。女方接受不了,說不是要貪圖什麼,是風俗的問題,結婚一點表示都沒有,實在太過份。 讓女方家最不滿意的是,整個過程中,小崔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的意見,什麼都是聽父母的。女孩子的父母見小崔媽媽這麼強勢,小崔又那麼沒主張,覺得女兒嫁過去,也肯定過不上好日子。於是,這樁婚事告吹了。 小崔的婚戀在媽媽強力干預下,一再受挫,到現在,他自己都沒有結婚的慾望了。 ... 02 朋友的表弟小丁,也是一個大齡剩男。朋友一說起他就大搖頭說他自己條件不怎麼樣,偏偏眼睛長到頭頂上了,給他介紹的姑娘,不是嫌別人家境不好,就是嫌人家長得不好看,要不就是嫌人家沒有文憑。朋友被他氣得不再理他這檔事了。 小丁,今年35歲,身高175左右,體重170左右,長得白白凈凈,雖然感覺比較老成,但是給人感覺還變文質彬彬的。他在一家企業做技術,一個月工資有1萬多,家裡在市區有兩套房,一套很小的二室戶,和父母住,一套是一室戶,屬於危樓那樣的,等著拆遷。父母都有退休金,但不高。 小丁的性格不是很好,斤斤計較,很小氣的那種人,能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跟同事朋友鬧矛盾,在公司做了七八年,連個主管的位置都沒混上。他大學的時候處過一個女朋友,沒談多久就分手了,後來,就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的混成了大齡。 他自我感覺一直都挺好,所以,對女朋友的要求也高,不僅要年輕漂亮,身材好,還要有本地戶口和相當的學歷,要有和他一起承擔買房壓力的能力。他要求女人脾氣好,愛幹家務,會過日子。最過分最滑稽的是,他要求女人婚後,不能再與自己那邊的親戚朋友和同學來往,只能跟他的親戚朋友來往,女方父母只能在逢年過節去探望,但是不可以接過來玩,小住什麼的更不行。 撇開前面的一堆不提,光最後這一條,除非孤兒,否則,天下所有女人一聽到這個條件,肯定二話不說轉身就跑。 這種奇葩男人不剩下,誰剩下? ... 03 朋友的兒子小袁,26歲,年齡不大,但是為人極品,每一次被甩都驚動四方,想不剩都難了。 同學在老家工廠打工,每個月工資3000元左右,她老公在開出租,月入差不多5000左右。他們在城效有一棟二層小樓。兒子小袁,技校畢業,身高長相還過得去,前年丟了工作,不肯再找,加入啃老一族。 年紀輕輕就不肯自食其力,卻喜歡到處招惹女孩,去年,認識一女孩,沒多久,兩個人就同居了,兩家人見兩個孩子鐵了心,就擺了訂婚酒,打算過年的時候挑個好日子結婚。還沒等到結婚的日子,女孩就懷孕了,小袁還是死性不改,白天在家除了吃喝玩樂什麼都不干,晚上還和狐朋狗友出去玩。女孩父母見他這樣,一點責任心都沒有,勸了他幾回,他一幅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德性激怒了女孩父母,強力干預女孩打掉了肚子裡的孩子,把兩個人的婚事給退了。 小袁覺得女孩悔婚太可惡太不要臉,於是到處說自己怎麼搞大那女孩的肚子什麼什麼的,企圖搞臭那女孩的名氣,非常缺德。他得逞了,但是自己的名聲也臭了,沒有人家願意把女兒嫁給他。 後來,不知怎麼的,勾搭上了一個離婚的女人,沒臉沒皮地在那個女人家住了半年時間,後來,因為被對方嫌棄吃軟飯,被趕了出門。這事也鬧出不小的動靜,成了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同學一聊到自己的兒子,就忍不住抹眼淚,說不知道自己上輩子造了什麼孽,生出這麼一個討債鬼。現在不要說找對象結婚了,連願意介紹的人都沒有,估計要這麼一直打光棍下去。 ... 04 同事笑笑,調侃說自己相親遇上了一個極品老男人。我問她怎麼個極品法,她便跟我八卦起來,那個男人其實只有35歲,長得老丑老丑的,看上去比她爸還老。他博士生在讀,已經在一個研究機構工作。當時,笑笑也是衝著這點才低不就見面的。 高知識高收入,笑笑覺得這類人應該很清高,沒想到這小老頭特俗特勢利。剛落座,他就說其實沒看上笑笑的條件,只是礙於介紹人的面子,才答應見見。然後,他就吧噠吧噠說開了,說他如何聰明好學,從小到大拿了多少獎狀,參加了多少國內國際比賽,如何輕而易舉的考到名牌大學,如何輕而易舉的得到碩士保送,如何得到大學教授們的誇獎,拿了多少獎學金什麼的。聽得笑笑這個專業生很有些無地自容的感覺。然後又吹噓自己的工作能力強,領導都對他刮目相看什麼的。 這麼極品的一個男人,當然也需要一個極品的女人才能夠配得上他,他說他要娶的女人,除了年輕漂亮身材氣質好之外,還需要純潔,最好是沒談過戀愛的年輕女孩。除了要有高學歷,還要有能力和他一起供樓,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精神上,都要無怨無悔地支持他的事業。他說他以後要移民北歐或者加拿大,因為那裡有符合他要求的研究機構和設備。 他還暗示笑笑太胖,要她注重打扮,問她為什麼不繼續深造什麼的。笑笑自始至終保持微笑的姿態聽他把話講完,最後,禮貌地留下100元咖啡錢,逃似的離開了。笑笑說,終於知道,這種高知男人是怎麼被剩下的了。 ... 結語: 有人說,男人沒有大齡和剩下之說,如果窮就賺錢,丑就去提升個人形象,矮就是修鍊氣質,沒文化就去學習,身材不好就去健身,身體不好就去保養。因為時間會等男人。 但是,現實生活中,還是不缺大齡剩男,究其原因,我認為,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大齡男人自己,又或是他的家人,都高估了他的條件。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大齡男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樣的女人會找他。

 

 

內容簡介

  你能想像沒有=、×、÷數學符號的世界嗎?
  光想就要消耗掉不少腦細胞對吧?
  只是你可能不曉得,
  就連「細胞」這個詞也是他的創見!
  要不是他,
  今天中文很可能沒有代數(algebra)這個詞,
  而是「阿爾熱巴拉」。

  數學✕天文學✕力學✕植物學
  透過這位曾國藩幕僚的妙筆,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他是15歲即熟讀《幾何原本》的天才科學家,他鑽研科學、熟稔詩文書法,還當過曾國藩的幕僚,更透過翻譯將近代西方的數學、物理學、植物學、天文學引入中文世界,他就是李善蘭。

  李善蘭是晚清著名數學家,然而他一生的事蹟與成就卻不僅止於數學。他鑽研科學、熟稔詩文書法,還當過曾國藩的幕僚,更透過翻譯將近代西方的數學、物理學、植物學、天文學引入中文世界,改變了近代中國對西方科學的認識。

  本書從歷史的視角來考察,將李善蘭的一生放在晚清「西學東漸」的時代背景中,對其事蹟考察、精神世界、思想境界與學術貢獻進行檢視,同時亦回顧了李善蘭在數學之外的生平,包括詩文創作、哲學思想、各本譯介西方科學的譯作、朋友交往等,試圖向大眾描繪出一個更立體的李善蘭。

本書特色

  〒將西方科學中譯的重要推手,一位幾乎被後世遺忘的科學家的傳記!

  〒你能想像沒有=、×、÷數學符號的世界嗎?光想就要消耗掉不少腦細胞對吧?只是你可能不曉得,就連「細胞」這個詞也是他的創見!要不是他,今天中文很可能沒有代數(algebra)這個詞,而是「阿爾熱巴拉」。

  〒數學✕天文學✕力學✕植物學……透過這位曾國藩幕僚的妙筆,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自強


  中國作家學者,1964年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86年畢業於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曾從事中國文化史的研究工作,現任浙江省嘉興市作家協會主席。出版過《一生一個字:歷史的閑言碎語》與《將相本無種:歷史的閑言碎語》等書。
 

目錄

代序 近代科技翻譯第一人:李善蘭

第一章 硤川歲月
生地與生日
出餘技為詩文
左圖右史探今古
雅志托算術

第二章 天算名家
不信鴛湖甘落魄
疑義相與析(上)
疑義相與析(下)
發明尖錐術

第三章 海上異民
隻身遊滬瀆
墨海書館
詩酒徜徉
浪跡歎飄零

第四章 墨海譯事
西譯中述之模式
《續幾何原本》
《重學》
《代數學》
《代微積拾級》
《談天》
《植物學》
《奈端數理》
首創譯名

第五章 書館譯友
偉烈亞力
王張管蔣(上)
王張管蔣(下)

第六章 幕僚生涯
上策論火攻
失意蘇州城
重聘入戎幄
金陵書局

第七章 算學教習
徵入同文館
考數根四法
合中西為一法
大隱不在山林
壯心不已

餘論 李善蘭其人

李善蘭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代序

近代科技翻譯第一人:李善蘭


  李善蘭(1811-1882),字壬叔,號秋紉,浙江海寧人,是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作為著名的數學家,李善蘭的《則古昔齋算學》十三種和《考數根法》等著作,在尖錐術、垛積術和素數論方面對中國傳統數學有了重大突破,其中尖錐術理論的創立更是標誌著他已獨立邁進了解析幾何和微積分的大門。更令人驚異的是,李善蘭雖未出過國門,卻通過譯書,將西方代數學、解析幾何、微積分、天文學、力學、植物學等近代科學首次介紹到中國,極大地促進了近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李善蘭也因此而成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第二個高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西學陣營在科學思想上最傑出的代表。

  ▌朝譯幾何,暮譯重學

  1852年,已出版了《對數探原》、《弧矢啟秘》、《垛積比類》、《方圓闡幽》等著作,躋身中國第一流數學家的李善蘭,懷著學習西方近代科學的理想,來到上海這個近代西方文明的傳播中心,結識了熱心傳播近代科學知識的西方知識分子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艾約瑟(Joseph Edkins)等人,在西學重鎮墨海書館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譯書生涯。

  李善蘭翻譯的第一本書,是與著名漢學家偉烈亞力合作翻譯的世界數學名著《幾何原本》。《幾何原本》原名《原本》(Euclidis Elementa),是古希臘著名數學家歐幾里德的傑作,對西方思想有深刻的影響,曾被大哲學家羅素視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著作之一,是希臘理智最完美的紀念碑之一」,以至有人認為,在西方文明的所有典籍中,只有《聖經》才能夠與《原本》相媲美。

  《幾何原本》在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被引入中國,它是由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和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合作翻譯的。但徐光啟和利瑪竇在翻譯前六卷後,因種種原因,後面的九卷一直沒有譯出。《幾何原本》沒有完整地翻譯過來,這對中國學術界是件很遺憾的事,徐光啟本人也在《幾何原本》的跋中急切地說:「續成大業,未知何日?未知何人?書以俟焉。」

  李善蘭與《幾何原本》可以說有著不解之緣。他十五歲就開始研讀《幾何原本》前六卷,「通其義」,「時有心得」。《幾何原理》對李善蘭的影響是如此之深,以致他深為徐光啟、利瑪竇未盡譯全書而遺憾。恰好,李善蘭在墨海書館的合作者偉烈亞力也是個對《幾何原本》很感興趣的學者,到中國後,他一直有意要續譯《幾何原本》,並特意從英國買來了從拉丁文譯成英文的15卷本《幾何原本》。但由於偉烈亞力在數學方面的造詣並不十分的精深,對翻譯並無十分的把握,他需要一位精通數學、熟悉《幾何原本》的中國學者來合作,而李善蘭正是這樣一個最為合適的人選。於是,兩人一拍即合,李善蘭來到墨海書館後不久,咸豐二年(1852)的六月上旬,兩人開始了續譯《幾何原本》的工作。

  李善蘭與偉烈亞力合譯的方式是當時流行的一人口譯一人筆述。由於英文舊版「校勘未精,語訛字誤,毫釐千里,所失非輕」,同時「各國語言文字不同,傳錄譯述,既難免差錯」,因而李善蘭翻譯的過程,實際上是一次對底本的整理和加工,他自己也說「當筆受時,輒以意匡補」。又說:「異日西土欲求是書善本,當反訪諸於中國矣。」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幾何原本》原著上所加的「按語」。在「按語」中,他對《幾何原本》作了一些補充、闡述和發揮,這些「按語」,據學者統計,共有近二十條。譯完之後,李善蘭又請他的摯友著名數學家顧觀光、張文虎任校覆,細細核較,這樣,直到1858年才在墨海書館木刻印行。經過整整250年,《幾何原本》才算有了第一個完整的中譯本。

  然後好事多磨。續譯《幾何原本》初刊之時,太平軍與清軍在蘇滬激戰正酣,續譯《幾何原本》沒刊刻多少,雕版就毀於兵火,存世者極少。幾年之後,李善蘭在金陵面見兩江總督曾國藩,極言此書學術價值,謂「此算學家不可少之書,失今不刻,行復絕矣」。曾國藩於1865年取徐光啟、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前6卷與李善蘭、偉烈亞力合譯的後9卷並為一書,重校付梓。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幾何原本》的足本。《幾何原本》全譯本以一種非常簡潔的演繹方法,道出了自然的和諧和合理的法則之所以然,給中國學術界帶來對一種全新的理念和方法。

  在與偉烈亞力合作續譯《幾何原本》的同時,李善蘭與墨海書館的另一位英國學者艾約瑟合譯了《重學》一書。

  重學,就是現在所說的力學。李善蘭翻譯《重學》的起因似乎有些偶然,源於他與艾約瑟的一次閒談。在李善蘭到墨海書館後不久,一日,艾約瑟問李善蘭,你知道什麼是「重學」嗎?對於剛開始接觸西方近代科學的李善蘭來說,「重學」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他就問:「何謂重學?」艾約瑟就說:「幾何者,度量之學也;重學者,權衡之學也。昔我西國以權衡之學制器,以度量之學考天,今則制器考天皆用重學矣,故重學不可不知也。」接著,艾約瑟又告訴李善蘭說,西方有關重學的書可謂是汗牛充棟,其中胡威立所著的《重學》,簡明扼要,條理清晰,是最好的版本。他問李善蘭,你是否願意一起翻譯此書。李善蘭大喜過望,一口答應,於是,「朝譯幾何,暮譯重學」,同時開始了兩本科學名著的譯介。

  胡威立的《初等力學教程》(An Elementary Treatise on Mechanics),原書分三編,艾約瑟的中譯本《重學》僅是其中編。因為《初等力學教程》前編極淺,而後編又極深,所以李善蘭根據當時中國知識界的接受水準,翻譯了中編。《重學》全書分靜重學、動重學和流質重學三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重學》中雖沒有提到牛頓的名字,但明確地介紹了牛頓的力學三大定律(書中稱為動理),當時是這樣表達的:「動理第一例:凡動,無他力加之,則方向必直,遲速必平;無他之加之,則無變方向及變遲速之根源故也。」「動理第二例:有力加於動物上,動物必生新方向及新速度,新方向即力方向,新速與力之大小率,比例恒同。」「動理第三例:凡抵力正加生動,動力與抵力比例恒同,此抵力對力相等之理也。」這是牛頓力學三大定律第一次介紹到中國。

  偉烈亞力是李善蘭最密切的合作者,1856年,他們又一起翻譯了美國數學家愛里亞斯•羅密士(Elias Loomis)的《代微積拾級》,這可說是李善蘭影響最大的一部譯著。

  《代微積拾級》原名《解析幾何與微積分初步》(Elements of Analytical Geometry and of the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Calculs),是一本當時美國通用的大學教材,由於內容通俗易懂,在編寫方式上重視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心理,被認為是「簡明、準確和適合學生實際需要的典範」,在美國學校廣受歡迎。這本書的中譯本之所以名為《代微積拾級》,李善蘭在序言中解釋說:「是書先代數,次微分,次積分,由易而難,若階級之漸升。譯既竣,即名之曰《代微積拾級》」。先易後難,像臺階一級級攀升,期望讀者拾級而上,所以名為「拾級」。應該說明的是,這裡的「代數」,實際上指的是解析幾何,《代微積拾級》之「代」,是「代數幾何」的省略(Analytical Geometry = Algebraic Geometry)。

  《代微積拾級》出版後,作為中國的第一本微積分教材,立即在知識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迅速流傳,好評如潮。李善蘭自己也在《代微積拾級》的序中說:「算術至此觀止矣,蔑以加矣。」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偉烈亞力也說:「異時中國算學日上,未必非此書實基之也。」把中國數學的此後的發展,歸功於微積分的引入。確實《代微積拾級》對中國科學尤其是數學發展的意義,可說是里程碑式的,作為中國的第一本微積分教材,它的翻譯出版,標誌著西方高等數學在中國的傳入。

  1859年,李善蘭跟他的老搭檔偉烈亞力的又一次合作,翻譯了「侯失勒」即英國天文學家約翰•赫歇耳(John Herschel)的《天文學綱要》。這部天文學著作深入淺出,在西方曾風靡一時,先後再版十二次。李善蘭就取了個既切合原著又通俗易懂的譯名:《談天》。

  《談天》一書,較為全面地敘述了太陽系結構和行星行動、太陽系的力學原理和物理狀況。作為一部系統地介紹近代西方天文學知識的譯作,《談天》最為人稱道的,是它準確而全面地向知識界引進了哥白尼「日心說」和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定律,正如李善蘭在序中所說的,《談天》的書的核心就是哥白尼和克卜勒的學說:「余與偉烈亞力君所譯《談天》一書,皆主地動及橢圓立說。此二者之故不明,則此書不能讀」。

  李善蘭在墨海書館期間,還跟韋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艾約瑟共同翻譯了英國著名植物學家林德利(John Lindley)的《植物學》。這是一部頗有特色的著作,全書八卷,雖只有寥寥35000字,不過是一篇論文的規模,卻是一部在科學發展史具有劃時代的重要著作。

  《植物學》作為中國最早一部近代植物學的譯著,主要介紹了當時在實驗觀察基礎上所建立的近代植物學基本理論知識,介紹了近代西方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各種器官組織生理功能的理論,這些理論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可謂是聞所未聞。中國古代對植物的研究,主要在於識別植物種類、明其實用價值,屬實用性質範疇,這與近代意義上的普通植物學差別很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植物學》的面世,標誌著近代西方普通植物學傳入中國。而《植物學》中所體現的理論體系,也是中國人瞭解西方植物學的最好入門書。對此,李善蘭在序言中不無自負地說:「中國格致能依法考究,舉一反三,異日克致賅備不准焉。」顯然當仁不讓地把這本書當成指導植物學實踐的理論了。

  從1852年到1859年,李善蘭在短短幾年時間裡,分別與偉烈亞力、艾約瑟、韋廉臣、傅蘭雅(John Fryer)等合譯了《幾何原本》後9卷、《代數學》13卷、《代微積拾級》18卷、《談天》18卷、《重學》20卷附《圓錐曲線說》3卷、《植物學》8卷、《奈端數理》四冊、《照影法》(未完成)等,成果極為豐碩。幾乎每出版一書,都在當時引起極大反響,其影響甚至遠及海外。據學者研究,1840年至1860年的20年間,西人在華的著譯有關史地科技的約28種,從這個數字推測,這個時期有關自然科學的譯著一般不會超過二十種,而李善蘭在墨海書館前後不過數年,卻翻譯了六七部影響深遠的西方科學著作,可以當之無愧地稱之為中國近代翻譯西方科學著作的第一人。更有意義的是,李善蘭所翻譯引進的,都是當時中國所沒有的學科。他一部譯著的出版,就意味著一門新學科的引進。續譯《幾何原本》對中國科學―尤其數學的發展自不待言,《代數學》是中國數學史上第一部符號代數學著作。《代微積拾級》第一次把高等數學介紹到中國,讓中國教育界有了微積分這門學科。《植物學》是中國第一部普通植物學著作。《重學》是中國近代科學史上第一部包括運動力學、動力學、剛體力學、流體力學的力學譯著。《談天》引進了萬有引力定律、光行差、太陽黑子理論和行星攝動理論,確立了「日心論」在中國的地位,使建立在牛頓古典力學體系上的西方近代天文學比較系統地進入了中國。完全可以說,如果要講述中國的數學、物理學、天文學、植物學等學科的發展過程,要繞開李善蘭的這些譯作是不可能的,抽去了李善蘭翻譯的這些近代科學史上的開創之作,中國近代科學的發展將是不完整的。

  ▌創立譯名,沿用勿替

  譯書時名詞術語的翻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所謂「一名之立,旬月踟躕」,傅蘭雅說「譯西書第一要事為名目」,雖不免誇張,卻也說出了創譯科學名詞的艱辛。李善蘭所譯的西書,基本是新引進的學科,由於長期處於閉關自守狀態,傳統科學內部也沒有形成符號系統。李善蘭在名詞術語的翻譯時無所依傍,全憑自己創譯,其難度可想而知。更何況,中國與西方由於文化上的差異,英語中許多名詞所蘊含的意義特別是一些微妙之處,難於完全、準確地用中文表達出來。況且,既是名詞、術語,用詞必須簡短、凝練還必須通俗,難度就更大了。而李善蘭有著極為濃厚的舊學根底,對中國傳統文化浸淫極深。更重要的,他同時是一個有著較高造詣的科學家,對所翻譯西書的原理和內容有著透徹的理解。可以說,像他這樣學貫中西的學者在當時實屬鳳毛麟角。因此,他在與偉烈亞力等人翻譯西書時,創譯了一大批在當時流行一時的名詞術語,有不少沿用到今天,充分顯示了中國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和中國語言強大的表達力。

  李善蘭在翻譯過程中,創譯了大量的新名詞。比如在在翻譯《代數學》的過程中,創立的新名詞有代數學、係數、根、方、方程式、函數、微分、積分、幾何學、橫軸、縱軸、無窮、極大、極小等等。這些新名詞創設得較貼切,一直流傳了下來。「函數」(function)一詞,原是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在1692年首先採用的,李善蘭在《代數學》一書中,將「function」譯作「函數」。李善蘭的解釋是:「凡此變數中函彼變數,則此為彼之函數」,這裡「函」是包含的意思,與歐洲當時之概念十分相近。再比如「方程」一詞,本是《九章算術》中的九數之一,相當於現在的線性方程組。而李善蘭在《代數學》中把「Equation」(相當於中國古代的開方式或天元開方式)第一次譯作「方程」。以後一直沿襲下來,改變了中國傳統數學術語「方程」的含義。1934年數學名詞委員會確定用「方程(式)」表示「Equation」。

  至於《代數學》中的數學符號,李善蘭更是別出心裁加於創譯。中國古代數學中較少使用符號,而《代數學》中的許多數學符號是中國人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這顯然是翻譯中的一個難題。對此,李善蘭採用了兩個辦法。一是直接引入西方數學符號,如×、÷、=、()、∞等,這樣的直接引入,使運算式更為簡便實用,一目了然。二是照顧到當時中國人的閱讀習慣,根據數學符號的意義,結合漢字的特點,創譯了一套「改良」的數學符號。如26個代數字母a、b、c、d到z等,依次用十天干(甲、乙、丙、丁等)加十二地支(子、丑、寅、卯等)再加天、地、人、物四字來代表,大寫字母A、B、C、D到Z,則在天干、地支和天、地、人、物上加一「口」旁,如「呷」、「叮」等。希臘字母用用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等)來代表。函數符號寫作「函」,積分符號用「積」字的「禾」旁表示,微分符號用「微」字的「彳」旁來表示,等等。據學者統計,李善蘭所創代數、解析幾何和微積分術語中為後世所沿用的比率分別約為:代數學:44%;解析幾何:50%;微積分:65%。這完全可說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了。

  李善蘭創譯的名詞,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根據中文的意義加於闡發而創造新詞,以充分照顧中國人的閱讀習慣,這在《植物學》一書中尤為明顯。《植物學》闡述的是西方近代普通植物學的科學理論和研究方法,因而書中的大多植物學術語根本是中文所沒有的,李善蘭在這裡表現了他的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卓越的語言天賦。除了極少數原產外國的植物名稱只能採用音譯外,《植物學》的名詞術語大多是李善蘭創譯的。如植物學、細胞、萼、瓣、心皮、子房、胎座、胚、胚乳等名詞,以及分類學上的「科」和傘形科、石榴科、薔薇科、豆科、唇形科、菊科等許多科名,都是在《植物學》中首次出現的,並沿用至今。李善蘭在創譯名詞中還時有神來之筆。有名的「細胞」一詞,是《植物學》中一個重要的學術名詞。李善蘭把「cell」理解為「小的胞體」,本來應該譯作「小胞」。但李善蘭是海寧人,在當地方言中,往往把「小」稱為「細」,所以李善蘭就把「cell」譯作了「細胞」。而在當時,「cell」一詞有著五花八門的譯名,此後的三四十年中,可能因為「細」是方言的原因,李善蘭的「細胞」並不為公眾所認可。《植物學》傳入日本後,影響頗大,「細胞」一詞反而在日本叫響了,取代了原先的譯名。到了20世紀初,中國學者開始大量翻譯日本的科學文獻,於是,「細胞」一詞又被廣泛應用。由於「細」在漢語中有著比「小」更小的意思,「細胞」一詞更能體現出「cell」的內涵,因而,「細胞」一詞又取代了此前流行的各種各樣的譯名,一直沿用了下來。

  李善蘭創立譯名,在當時就很有影響。他的長期合作者偉烈亞力就十分欽佩指李善蘭的翻譯「天才」,他說:「李常常在譯者面對困難茫然失措時,能敏銳地捕捉到原文的真義。」李善蘭首創譯名對近代科學的推進乃至對翻譯學的發展的貢獻是怎麼評價也不為過的。慕維廉(William Muirhead)在評價偉烈亞力時說:「他為這些不同學科所確立的令人欽佩的術語上,中國受惠於他很多。」這話用在李善蘭身上,同樣適用。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48641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54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7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四章 墨海譯事】
 
▌西譯中述之模式
 
李善蘭到了墨海書館後,其在數學上的精深造詣得到了麥都思、偉烈亞力等人的讚賞,偉烈亞力就邀請他一起譯書。譯書的工作十分緊張,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是「朝譯《幾何》,暮譯《重學》」。從1852年到1859年,李善蘭與短短幾年時間裡,分別與偉烈亞力、艾約瑟、韋廉臣、傅蘭雅等合譯了《幾何原本》後九卷、《代數學》13卷、《代微積拾級》18卷、《談天》18 卷、《重學》20卷附《圓錐曲線說》3卷、《植物學》8卷、《奈端數理》4冊、《照相學》(未完成)等,成果極為豐碩。
 
翻譯外國的科技書籍,早在明代的西學東漸第一次潮流中, 就有人進行過這方面的工作了。最著名的,是利瑪竇與徐光啟合譯的《幾何原本》前六卷,但總體上來說,明代翻譯外國科技圖書的種類還很少,並未形成潮流。並且從那時到晚清西學東漸的第二次高潮,中間隔了200多年,不少翻譯過來的外國科學技術圖書,也沒有得到完好的保存。在十九世紀初,傳教士在南洋、廣州、寧波等地所出版的西書中,間或也有一些涉及到自然科學,如1849年合信在廣州出版的《天文略論》,同年哈巴安德在寧波出版的《天文問答》,雖沒有署上中國「筆受」者的名字, 應該有中國文人參與其中。但這些零星的翻譯還不足於形成氣候,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李善蘭是晚清西學東漸史上,致力於西方自然科學著作翻譯的第一個中國學者,同時,也完全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全面、系統地翻譯和刊印、傳播外國科技知識,是由李善蘭肇其始的。
 
在李善蘭從小接受的是中國的傳統教育,沒有也不可能學習英語。一個對外語一竅不通的人竟來翻譯科技著作,在今天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在那個時候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或者說,翻譯的事本來就是這樣的。在晚清的大部分時間裡,「西譯中述」是西書中譯的基本模式。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OAGJQ6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5620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太平內分泌失調發胖的中醫減肥門診桃園復興減重門診中壢內分泌失調發胖的中醫減肥門診神岡中醫減肥埋線
霧峰針灸穴位埋線減肥 桃園觀音體質調理減重中醫診所 穴位埋線減重效果好的桃園中醫診所推薦桃園觀音減肥中醫推拿法 太平體質調理減重中醫診所 新竹中醫埋線推薦的中醫診所三義減肥中醫調理 桃園控制食慾方式的中醫減肥方式 南港埋線減肥體驗效果佳的中醫診所台中西屯區拔罐療法中醫診所 造橋針灸埋針中醫診所 新竹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針對暴食症體質調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kj9cvujk 的頭像
    fakj9cvujk

    fakj9cvujk的部落格

    fakj9cvuj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